清廉故事12月第九期《李紱:效國為民生死度外》

時間:2023/12/29 10:03:55 來源:本站編輯 瀏覽:576次

分享到:
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

李紱:效國為民生死度外

個人簡介

李紱(1675-1750),字巨來,號穆堂,清代江西臨川縣城榮山鎮(zhèn)人。康熙三十八年(1699)進士,選翰林院庶吉,由編修累官內(nèi)閣學士,在禮、吏、兵、工、戶五部任過大臣。歷任廣西巡撫、直隸總督、戶部侍郎等。

勤政愛民

 李紱一生清白,效國為民,禍福不動心,將生死置之度外,一生勤政愛民,打擊腐敗,是清朝少有的硬漢,因彈劾田文鏡三次入獄,兩次赴刑場問斬,卻矢志不渝,毫不怯懦。

 李紱任吏部右侍郎時,大將軍年羹堯的兒子要造營房,照官場潛規(guī)則,是必須給予優(yōu)先待遇的??衫罴泩猿衷瓌t,要照章辦事,就是不肯給予這種優(yōu)先待遇,招致年羹堯的記恨,不斷上奏,李紱被改為經(jīng)筵日講官。

 李紱任兵部右侍郎,奉命赴山東催運漕糧,因擔心貯米壞損,將湖南等地的漕糧押運至天津,并按旨估價出售,盈利五千兩白銀。此銀當時已交守道桑成鼎貯庫。待李紱赴廣西任時,為栽贓,年羹堯卻命桑成鼎又將原銀解赴廣西,上書告李紱巧取此項銀兩,應予查懲。雍正帝經(jīng)過調(diào)查,得知事情原委,不但不責難他,反而親筆手書“奉國罄心”四字,予以獎勵。此銀則留給廣西地方財政使用。

 雍正二年(1724)四月,李紱任廣西巡撫。到任后,懲貪肅暴,勤政愛民。南寧知府接受土司賄賂,被他革職,并通飭九府府丞;另有土龍州貪暴不悛者,也被革除職務。在此期間,他還查核了十年前陳元龍等貪污捐納銀款之積案:在康熙五十三年(1714),廣東歲歉,廣西米價高,時任巡撫陳元龍遣官到湖南采購稻谷平糶,并奏準廣西可捐稻谷來換監(jiān)生資格,捐谷可折銀交納,由桂林、梧州、柳州、南寧四府辦理。李紱查出此老賬中有嚴重腐敗事實。雍正皇帝下令追查,據(jù)原廣西布政使黃國材交代,他和陳元龍從中各貪污了白銀十一萬七千八百二十五兩。雍正皇帝稱贊李紱“秉公執(zhí)正,實屬可嘉”。

 李紱還首次提出了改土歸流和編戶入保的建議。時境內(nèi)苗民受土司挑撥引起械斗,生產(chǎn)遭到破壞。他深入調(diào)查研究,從教育、誘導入手,恩威并舉,平息了少數(shù)民族間的爭斗和仇殺,并嚴禁漢官、土司欺壓苗民,只要發(fā)現(xiàn)督、府、司、道擅立名目,勒索財物,即嚴加懲處。土苗畏威感德,競相釋怨言和。他還解決了廣西、廣東兩省礦產(chǎn)之爭。自此,廣西吏風一新,廣西邊地得以安定。

一心為民

李紱治桂期間,政事之余還主修《廣西通志》兩百卷,山川、風土、沿革、建置諸項,糾正前志謬誤數(shù)百條,收入“鄉(xiāng)賢”條比前志增十分之五,“名宦”條增十分之七,“藝文”條增十分之九。在廣西任內(nèi),他還將節(jié)余的俸祿銀千余兩寄回老家榮山,興建了一所義倉,積谷濟貧,每當青黃不接、寒冬臘月或天災人禍之時,便開倉救濟缺衣少食者,家鄉(xiāng)父老對之感恩戴德。

清正廉潔

雍正四年(1726)三月,李紱被提拔為直隸總督。他到京城赴任,正逢京郊大水災,很多老百姓淹死餓死。搶救災民的生命是當務之急,他先果斷地下令各地開倉賑災,然后再上奏朝廷,為自己未經(jīng)朝廷批準便擅自開倉出谷請罪。雍正皇帝認為李紱做得對,免予處分。在赴直隸總督任路過河南時,李紱得知任原河南總督田文鏡對待官吏特別苛刻,視科班出身的官員為眼中釘。河南百姓攝于權(quán)勢不敢說話,然民怨極大。李紱不畏強權(quán),便指責田文鏡“身任封疆,有意蹂踐讀書人”,并與之當面發(fā)生爭吵。田文鏡由此對其懷恨在心。

 后來,李紱彈劾河南巡撫田文鏡橫行鄉(xiāng)里、貪贓枉法、禍害百姓的罪行,反遭田文鏡誣陷,降為工部侍郎。田文鏡不斷上書,誣蔑李紱庇護私黨。因田文鏡是雍正皇帝的寵臣,李紱被革職交刑部審訊,議罪二十一款,判了死刑。被判處死刑后,李紱曾兩次被押到刑場陪斬,雍正皇帝命劊子手把刀架在李紱脖子上問:“現(xiàn)在知道田文鏡的好了嗎?”李紱面不改色心不跳,全然不為所動:“就是砍下腦袋,我也說不出田文鏡到底好在哪里?!庇赫实蹮o可奈何,只得又把李紱押了回來。刑部查抄李紱的家產(chǎn),發(fā)現(xiàn)室內(nèi)簡陋,值錢的東西都沒有,甚至連夫人的首飾,都是銅制的,哪像達官顯宦的家屬。雍正皇帝這下才相信李紱是真正清正廉潔,便赦免了他,但從此再未讓他擔任掌握實權(quán)的重要職位。后任命他去修撰《八旗通志》。他閉門謝客,專心著述,歷時八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