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廉故事8月第一期《秦煥:慈云遠戀為民父母》

時間:2023/8/4 9:26:51 來源:本站編輯 瀏覽:734次

分享到:
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

秦煥:慈云遠戀為民父母

(秦煥像)

人物介紹

秦煥(1813—1892),原名熙,字笠亭,號輯篁,清代無錫城中人。咸豐十年(1860)進士。中進士后,授戶部主事。由于工作干練、勤勉有加,不斷得到提升,直至郎中。光緒五年(1879),秦煥外放廣西為官。在廣西為官十一年,先后任桂林知府、梧州知府、廣西鹽法道員、廣西按察使等。光緒十六年(1890)任職期滿歸京途中,傷足,病逝于江蘇家中。

政績出色

 秦煥年近五十登進士,可為大器晚成。這之前,秦煥遭受妻子早逝、兒子夭折的人生變故,生活艱難坎坷。但步入仕途后,秦煥很快顯露出他出色的吏治才干。他先后到湖北辦理團練,通州驗收糧漕,辦理捐銅局,籌辦同治皇帝婚慶大典,每次都出色完成本職工作。在清廷官員三年一考的“京察”中,他兩次獲得“一等加一級”。

 在廣西為官,秦煥關心民瘼,秉公執(zhí)法,政績出色。廣西幾任巡撫都推薦秦煥為“循吏第一”。

 光緒六年(1880),秦煥擔任桂林知府。上任不久,因治下臨桂縣的“瞞糧”事件處理不當,引發(fā)群眾不滿,官府派兵鎮(zhèn)壓。官民對峙,流血事件一觸即發(fā)。面對劍拔弩張的緊張局面,秦煥上書廣西巡撫倪文蔚,請求退兵,只身前往說服百姓。秦煥深入百姓中,開誠布公,曉以利害,終于使百姓心悅誠服。秦煥不顧個人安危,兵不血刃,平息了此次事件,避免了百姓傷亡。

忠心愛國

 光緒八年(1882),秦煥擔任梧州知府,再次以他的智慧,贏得了一場不見硝煙的反侵略戰(zhàn)爭的勝利。

 當時,法國傳教士想在梧州建立教堂,進行傳教。此舉實為法國侵略行徑的延伸。梧州百姓聽說后,極為憤怒。

 當法國使者的船只到達后,百姓蜂擁而至。此時,四面又響起隆隆的炮聲,法國使者極為震驚,說道:“我們照會了衙門,我們只是來通商的。你們這樣不友好是為什么?”

 秦煥回答說:“你們哪里是來通商,你們就是來傳教的。如果要想使我們的百姓信你們的教,那你們就要先養(yǎng)活這些百姓,這樣他們才可能對你們友好 ,相信你們。”

 法國使者無言以對,只好請求秦煥為他們解圍,好讓他們離去。秦煥勸導、疏散百姓后,法國使者急急忙忙狼狽而去。秦煥領導百姓有理有節(jié)地趕走了侵略者,贏得了人們的贊賞。

體恤百姓

 光緒十一年(1885),秦煥再次擔任桂林知府。這一年夏,桂林幾乎遇上了百年難遇的洪災。據(jù)史傳及方志記載,桂林、臨桂、靈川等地,河水暴漲,人畜淹沒無數(shù)。房屋被淹,倒塌無數(shù),百姓無家可歸。

 面對災難帶來的慘痛情景,秦煥忍不住落淚了,他將精力全部投入到抗災救災工作中去,他到各個災區(qū)勘察災情,向上級請求延緩或蠲免賦稅,安葬災民遺骨,安撫慰問幸存百姓,穩(wěn)定災民情緒。

 但桂林百姓的苦難還遠遠沒有結(jié)束。第二年,繼水災之后,又是饑荒。糧食匱乏,糧價居高不下。

 為幫助百姓度過饑荒,秦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他先設場食,為饑餓的百姓施舍大米粥,然后將谷倉的糧食平價賣給百姓。糧食不夠,他一方面籌款遠赴廣東購糧,不顧谷稅是粵西的重要財政收入,要求沿途免去谷稅;另一方面派人到全州一帶購糧,連夜運回災區(qū)。有官員認為運輸費用太高,秦煥卻認為百姓的性命是最重要的。如果官府不能開銷費用,那自己傾家蕩產(chǎn)賠補也在所不惜。

 糧食很快運到了,秦煥果斷的應急措施,為數(shù)十萬的百姓贏得了寶貴的生命。

 光緒十六年(1890),秦煥奉旨進京。桂林的百姓扶老攜幼,夾道送別。他們獻上“慈云遠戀圖”,表達對秦煥的感恩眷戀之情。他們在疊彩山建造了一座亭子,取名“望來亭”,表達對秦煥再來桂林任職的期望。他們還在疊彩山南麓驛路邊,將秦煥在桂林的政績刻石立碑。

 秦煥勤心盡力,一飯不擾民的父母官形象,就這樣永遠鐫刻在桂林百姓的心中。